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37篇
  免费   1159篇
  国内免费   3688篇
林业   486篇
农学   2900篇
基础科学   1095篇
  3191篇
综合类   12832篇
农作物   6378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765篇
园艺   389篇
植物保护   168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931篇
  2020年   845篇
  2019年   917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1127篇
  2016年   1501篇
  2015年   1101篇
  2014年   1581篇
  2013年   1461篇
  2012年   1975篇
  2011年   1651篇
  2010年   1374篇
  2009年   1490篇
  2008年   1219篇
  2007年   1457篇
  2006年   1312篇
  2005年   1111篇
  2004年   873篇
  2003年   836篇
  2002年   615篇
  2001年   583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籼粳杂交稻甬优12具有株型优良、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3-2016年在浙江省江山市进行百亩方攻关试验,2016年创造了单产14.56 t/hm~2的浙江省单季稻攻关田历史最高纪录。本文介绍了甬优12的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甬优12百亩攻关方单产达13.50 t/hm~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2.
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以为精准施肥及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参数。结果表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的株高、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穗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稻谷中的总钾、S~(6+)和Fe~(2+)含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总磷、Ca~(2+)和Mg~(2+)的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总氮含量则基本相同;常规施肥处理的秸秆中总氮、总钾、Mg~(2+)和S~(6+)含量均高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总磷、Ca~(2+)和Fe~(2+)含量基本相同。均衡营养肥处理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67.8%、60.0%和95.5%,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为32.3%、86.0%和100%。可见,水稻均衡营养肥能均衡的为杂交稻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3.
氮是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核酸、辅酶以及光合色素分子等的组成成分,因此,氮的营养状况与许多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针对水稻氮肥用量过高这一突出问题,本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总量对北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群体库容量以及品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条件下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对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群体生长率有促进作用,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最高茎数、最高分蘖数、分蘖穗数和分蘖穗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加施氮量会导致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上升,精米白度、食味值、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值降低,但不同施氮量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火龙果茎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超高压提取的最优工艺,并从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方面来评价火龙果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火龙果茎多糖的超高压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1(m L∶g)、超高压压力300 MPa、超高压时间4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83±0.02)%。火龙果茎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分别为浓度为4.3 mg/m L和5.5 mg/m L时。  相似文献   
95.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叶数、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均逐渐升高;与20 d、24 d和28 d秧龄的处理相比,32 d秧龄处理的成熟期提前4~5 d,茎蘖高峰期提早15 d左右,结实率显著升高;与24 d秧龄处理相比,上农粳2号和镇稻18在32 d秧龄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10.26%和20.82%。在秧苗强化化控和苗床管理的条件下,安徽沿江地区常规毯苗机插的栽插秧龄可延长至32 d。  相似文献   
96.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利用水稻自身抵御能力遏制稻飞虱为害,综述了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生化效应和机制的研究现状。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机制包括宏观的水稻叶脉间距、宽度,钩毛和纤细毛密度、长度,硅含量和微观的粗纤维、胼胝质含量及叶绿体膜稳定性;生化机制涉及水分、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酶物质活性及挥发物的含量。国内外虽广泛涉及水稻自身固有的物理结构及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对稻飞虱的抵御效应研究,但其分子机理研究较为匮乏,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研究施肥模式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调节作用,对提高水稻光能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稻品种赣929为试验材料,比较长期定位施磷钾肥(PK)、施氮磷钾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条件下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旗叶叶绿素含量从齐穗期到成熟期呈下降趋势,且表现为30F+70M50F+50M70F+30MNPKPK。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随水稻生育期的推进呈降低趋势,其中PK处理Fv/Fm值最低,而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Fv/Fm值增加了2.85%~4.18%。叶绿素荧光参数qL、ΦPSII在NPK处理中表现为齐穗期较高, 20 d之后显著降低;在50F+50M、30F+70M处理中表现为齐穗期较低, 20 d以后显著增加;在PK处理、70F+30M处理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NPQ变化趋势与qL基本相反。ETR-PAR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 70F+30M处理ETRmax、?和Ek值在齐穗期和20 d后值均最高。综合看来,等养分条件下配施30%有机肥具有最优的叶绿素荧光指标组合及籽粒产量;而配施超过50%有机肥由于前期热耗散增大使得用于光合作用的光能份额减少,而施用氮磷钾肥处理则由于后期的衰老使得光能利用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98.
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的归属情况, 2015-2017年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17个水稻主产区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 分离获得水稻纹枯病菌214株, 运用水稻纹枯病菌的不同病原菌及融合群的特异性引物对214株水稻纹枯病菌进行病原菌种类和融合群鉴定, 并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对供试水稻丝核菌的融合群归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14株水稻纹枯病菌分属于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 菌株数分别为198株和16株, 占比分别为92.52%和7.48%。茄丝核菌菌株分属于2个融合群, 分别为AG1-IA和AG4, 菌株数分别为191株和7株, 占比分别为96.46%和3.54%。水稻丝核菌菌株均属于AG-Bb融合群, 菌株数为16株。不同年份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和地域分布无明显变化, 而不同地域间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融合群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 AG1-IA融合群在中国东北三省各个水稻产区均有分布且均为优势融合群, AG4融合群在辽宁省盘锦市出现频率最高, 水稻丝核菌AG-Bb融合群在吉林省吉林市、通化市和梅河口市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
Development of common bean cultivars with partial white mould resistance through breeding techniques has been a challenge in Brazil. As yet, lines/cultivars from breeding programmes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for resistance; therefore, this study screened 107 lines/cultivars for their reactions to white mould in 14 preliminary trials conducted under irrigation. Thirteen resistant lines/cultivars (three of Andean origin) and six Mesoamerican cultivars (three intermediately resistant and three susceptible)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ese lines/cultivars and the resistant control A195 were evaluated in six advanced trials and two straw test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reening procedure. In 11 preliminary trials, screenings were performed under moderate/high or higher disease pressure. These pressures occurred in two advanced trials in which, when yields were averaged across moderate/high and high pressures, 10 Mesoamerican lines/cultivars selected for resistance yielded 14%, 23%, and 38% more than intermediately resistant cultivars, A195, and susceptible cultivars, with median disease ratings (1–9 scale) of 4.5, 5.7, 5.7, and 6.7, respectively. In the straw test, three Andean lines/cultivars (A195 included) and two susceptible cultivars in the field were among those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physiological resistance. Thus, field rating under high disease pressure and greenhouse rating did not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suggesting that field trials are critical to evaluating resistance and to identifying high-yielding beans. Therefore, lines/cultivars from breeding programmes assessed in field trials may provide a low cost and fast way to identify high-yielding bean cultivars with partial resistance to white mould in the subtropical southern hemisphere.  相似文献   
100.
以稻谷为原料,对蒸谷米的复水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超高压浸泡工序、蒸煮工序、干燥工序中相关参数的影响规律,并以蒸煮时柠檬酸添加量、蒸煮次数、微波干燥时间为变量,成品复水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得出蒸煮次数对复水性影响最大,柠檬酸添加量次之,干燥时间影响最小。利用模型确定了较佳参数为柠檬酸添加量1.1%,微波干燥时间6.4 min,蒸煮次数3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